在计算震相走时的过程中,对 $\tau(p)$ 函数的积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步, 具体 $\tau(p)$ 函数如何使用,在地震学教材里都有介绍。

基本公式

在球状分层模型下,任意一层内的 $\tau(p)$ 函数的积分可以写成:

$$\tau(p) = \int_{r_1}^{r_2} \frac{\eta}{r} dr$$

其中 $r_1$ 和 $r_2$ 分别是这一层的上下边界的地球半径。$p$ 是射线参数(水平慢度), $\eta$ 是垂直慢度,$r$ 是地球半径。

对于常见的地球模型,比如 PREM,都是给出了地球内部各个深度的速度值。因而对于 每一个球层来说,速度都是半径的函数,进而导致垂直慢度是半径的函数,因而积分会变得复杂起来。

下面会介绍几种 $\tau(p)$ 积分的思路。为了更直观起见,现在假设有这一一个球层, 上下边界的半径分别为 3480 km 和 3380 km,速度分别为 8.06 km/s 和 8.20 km/s。

匀速层积分法

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球层内的速度近似为一个常数。比如这里,可以把这个 100km 厚的球层 当做是一个匀速层。但是这个速度怎么取就是一个问题了。取 8.06 的话积分结果偏大, 取 8.20 的话积分结果偏小。取均值 8.13 吧,好像又没有什么道理,毕竟垂直慢度跟速度 之间又不是线性关系。所以把整个球层当做匀速有点不靠谱,而且误差会很大。

线性速度积分法

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是,在球层内速度线性变化,即

$$v = a + b r$$

其中 a 和 b 的值由上下边界的半径和速度决定。

在速度线性变化的假定下,$\tau(p)$ 函数的积分是没有解析表达式的,只能进行数值积分。

数值积分的话,一般可以调用库函数,自己写的话也挺简单。比如可以考虑把 100 km 的球层, 再细分为 1km 的子球层,然后用矩形积分公式或梯形积分公式做数值积分。

理论上,子球层的厚度越小,计算结果越精确,同时也导致计算量越大。而如果子球层的 厚度取得不够小,则计算的误差可能稍大。

指数慢度模型

假设每一层的 慢度 模型的形式为 $u=a r^b$,这种模型一般称为 Bullen Type 模型, 这也是 TauP 中使用的慢度模型。

将上下边界的半径和慢度带入:

$$u_1 = a r_1^b$$

$$u_2 = a r_2^b$$

计算得到:

$$b = \frac{\log(u_1/u_2)}{\log(r_1/r_2)}$$

在这样的近似下,$\tau(p)$ 函数的积分可以进一步简化。

将慢度的公式代入射线参数的定义中:

$$p = u \sin \theta = a r^b \sin \theta$$

将上式对半径求导数:

$$0 = ab r^{b-1} dr \sin \theta + a r^b \cos \theta d\theta$$

整理得到:

$$\frac{dr}{r} = - \frac{\cos\theta}{b \sin\theta} d\theta$$

代入 tau 函数的积分公式:

$$\tau(p) = \int_{r_1}^{r_2} \eta \frac{dr}{r}$$

$$= \int_{r_1}^{r_2} p \frac{\cos \theta}{\sin\theta} \frac{dr}{r}$$

$$= -\frac{p}{b} \int_{\theta_1}^{\theta_2} \frac{\cos^2\theta}{\sin^2\theta} d\theta$$

$$= -\frac{p}{b} \int_{\theta_1}^{\theta_2} (\frac{1}{\sin^2\theta}-1) d\theta$$

$$= -\frac{p}{b} \int_{\theta_1}^{\theta_2} d(\frac{\cos\theta}{\sin\theta}-\theta)$$

$$= - \frac{p}{b}(\theta_2-\theta_1) - \frac{1}{b}(\eta_2-\eta_1)$$

根据 $\tau(p)$ 函数的定义 $\tau(p)=T(p)-pX(p)$,对比上式有:

$$T(p) = \frac{1}{b}(\eta_1-\eta_2)$$

$$X(p) = \frac{1}{b}(\theta_2-\theta_1)$$

其中:

$$\eta_1 = \sqrt{u_1^2-p^2}$$

$$\eta_2 = \sqrt{u_2^2-p^2}$$

$$\theta_1 = \arctan \frac{p}{\eta_1}$$

$$\theta_2 = \arctan \frac{p}{\eta_2}$$

整个球层的积分就被大大简化了。

特殊处理

p 小于 u1 且 p 小于 u2

此时该射线可以正常穿过该层,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。

p 小于 u1 且 p 大于 u2

此时射线会进入该层,并在该层内入射角达到 90 度,最终反转,从下行波变成上行波。

射线反转时有 $p=u$,即垂直慢度为零,根据慢度模型可以直接计算出反转深度 $r_p$, 此时 $\tau(p)$ 的积分上限 $r_2$ 应该改成反转深度 $r_p$。

实际计算时,并不需要计算反转深度,因而射线在反转深度处有 $\eta_2=0$ 且 $\eta_2=\frac{\pi}{2}$,可以直接代入公式即可。

p 大于 u2

此时,射线无法进入该层,直接返回零距离和零走时。

速度间断面

在模型中,速度间断面是通过在同一深度给出两个不同的速度来表示的。在程序中, 直接判断这一层的厚度是否等于零即可。若厚度为零,则表示该深度有速度间断, 不可用上面的公式计算,直接返回零距离和零走时即可。

参考

  1. An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, Earthquake, and Earth Structure, Seth Stein & Michael Wysession, 2003, P159
  2. TauP 软件包,SlownessLayer.java 的 TimeDist 函数;
  3.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, Peter Shearer, 2009, P367